
扫码二维码微信咨询
加盟热线
133-4891-9030
回到顶部
发布时间:2025-03-27丨 阅读次数:24
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犹如一部“活化石”,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。其中,“一粒曲,千日酵”便是解开这部“活化石基因”密码的关键。
酿酒的第一步是制曲。在北方,主要用大麦加豌豆;在南方,则用小麦。这些粮食经过粉碎、浸泡后,被压制成块状的曲块,放入一定温度的曲房内升温发酵。这一过程,相当于制造糖化剂和酒化剂,同时也是收集菌种(微生物)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个月的时间,而做好的大曲还要放入曲库中陈化3到6个月。大曲在酿酒中的作用,相当于蒸馒头时用的酵团或酵母粉。有些酒在酿造时,大曲的用量特别多,在某种程度上也充当酒粮。
接下来是发酵环节。蒸煮后的粮醅进行摊晾,再将曲块粉碎后,按一定比例加入到酒粮中混合搅拌,然后装入发酵容器,倒入酒窖中发酵。不同地区、不同香型的酒使用不同的发酵容器,有泥窖、石窖、陶缸等。浓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一般是用窖泥密封;清香型白酒则是盖上缸盖,再用其他东西密封,使其隔绝氧气,进行无氧发酵。在中国白酒酿造中,这一过程是糖化和酒化同时进行,所以叫双边复式发酵。中国白酒酿造属于开放式生产,整个生产过程与周围环境都有交流,一直可以汇集微生物,包括在酒窖中也可以从窖泥中汇集微生物,所以可以叫做双边复式开放式发酵。
发酵完成后,便是蒸馏环节。将发酵好的酒醅放入传统的蒸馏器酒甑中进行蒸馏,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(酒精的沸点是78.2℃),用蒸汽将酒醅中的酒精带离出来,进行提纯,再经过蒸馏器中的冷凝装置天锅冷凝,就得到含有酒精、水以及其他微量成分的混合溶液,也就是俗称的酒。酒液出来之后,还需要“掐头去尾”,先流出的酒液叫做酒头,酒精含量能达到70%,里面还有甲醇、杂醇油等一些危害物质,需要去掉。中间流出的就是酒体,也称作酒身子,酒精含量一般在65%左右,之后就要入库储存。
最后是陈化老熟。新蒸出的酒液要放入陶坛或酒海等储存容器中贮存一段时间,促使其老熟。陈化老熟的作用可以改善酒体的风味,除去新酒的糙辣,减少一些低挥发物质和不愉快的气味,使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缔合程度更好,还会发生酯化和酸化反应。通过陈化老熟,酒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香气更加幽雅细腻,口感更加协调柔和。
这些工艺环节,如同一部“活化石”,记录着中国白酒酿造的古老智慧和传承。每一滴酒,都是时间与匠心的结晶,承载着千年酿酒文明的深厚底蕴。
文章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整理,仅供参考,不作为官方态度,不承担法律责任,如有侵权内容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
中国白酒版图广袤,不同产区孕育出风格迥异的白酒,它们宛如散落各地的明珠,共同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地域风味图谱。每一种风味的形成,都与产区的自然环境、人文传统息息相关。 川黔地区是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的重要产区。四川盆地气候湿润、冬暖夏热,为微
在现代社会,白酒早已超越饮品的简单属性,成为餐桌上的文化符号,折射出社交场景中的人情冷暖与文化内涵,勾勒出现代社交的多元图景。 商务宴请中,白酒是促成合作的重要媒介。一张圆桌,几杯白酒,紧张的商业洽谈氛围在推杯换盏间逐渐缓和。斟酒、敬酒的
在白酒酿造的隐秘角落,窖池宛如一个微观宇宙,无数微生物在此繁衍生息,它们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,共同编织出白酒风味的独特密码。 窖池的材质与结构,为微生物营造了专属的生存家园。传统窖池多采用泥窖,窖泥富含腐殖质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