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在线咨询
四川美酒岛加盟
热点资讯 INFORMATION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资讯 > 行业资讯

“回甘” 与 “挂杯”:白酒品鉴术语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

发布时间:2025-06-10丨 阅读次数:26

在白酒品鉴过程中,“回甘” 与 “挂杯” 是常见的专业术语,它们不仅是评价白酒品质的重要指标,更蕴含着精妙的物理化学原理。

“回甘” 与 “挂杯”:白酒品鉴术语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

“回甘” 现象的产生,源于白酒中复杂的化学成分及其与人体味觉系统的相互作用。白酒在发酵和陈酿过程中,会产生多种呈味物质,其中甜味物质和苦味物质的平衡至关重要。白酒中的糖类、多元醇等是主要的甜味来源,它们能够直接刺激味蕾上的甜味受体,带来甜美的口感。而一些生物碱、多肽等苦味物质,在入口时会率先被感知,给人带来短暂的苦涩感。随着时间推移,唾液中的淀粉酶等酶类会与这些苦味物质发生反应,将其分解或转化,同时白酒中的甜味物质逐渐释放并被充分感知,使得苦味消退,甜味凸显,从而产生 “苦尽甘来” 的回甘体验。此外,白酒中的有机酸也在其中发挥作用,它们能够调节味觉感受,增强甜味的持久性和层次感,进一步强化回甘效果。

“挂杯” 现象则主要由白酒的物理性质决定,其本质与液体的表面张力、粘度以及酒精含量密切相关。当摇晃酒杯时,白酒在杯壁上形成一层酒膜,由于酒精的挥发性比水强,酒膜表面的酒精会优先挥发,导致酒膜表面的酒精浓度降低,表面张力增大。根据表面张力原理,表面张力大的区域会牵引表面张力小的区域,使得酒膜开始收缩,形成向下流动的酒液。同时,白酒中的糖分、甘油等物质增加了酒体的粘度,阻碍了酒液的快速下流,使得酒液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滑落,在杯壁上留下一道道 “酒痕”,即所谓的 “挂杯”。白酒的酒精度越高、糖分和甘油含量越丰富,挂杯现象就越明显。不过,挂杯只能作为判断白酒酒体醇厚程度的参考,并非绝对的品质评判标准,因为一些人工添加物质也可能影响挂杯效果。

“回甘” 与 “挂杯” 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品鉴术语,背后却有着深奥的物理化学原理。了解这些原理,不仅能让我们更科学地品鉴白酒,也能帮助我们深入感受白酒的独特魅力。

文章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整理,仅供参考,不作为官方态度,不承担法律责任,如有侵权内容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