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在线咨询
四川美酒岛加盟
热点资讯 INFORMATION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资讯 > 行业资讯

白酒冷知识:古人喝的酒多少度

发布时间:2025-06-13丨 阅读次数:21

在历史长河中,酒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,从祭祀庆典到文人雅集,从英雄豪情到百姓日常,酒的身影无处不在。可古人喝的酒,究竟多少度呢?这背后藏着一段有趣的酿酒工艺演变史。

白酒冷知识:古人喝的酒多少度

早期,也就是先秦时代,酿酒兼用曲、蘖两种酒母。那时酿出的酒,度数极低,大概和现在的酒酿、醪糟差不多,多在 3 度以下,近似饮料,清甜可口。到了汉代,以蘖酿造的醴逐渐式微,酿酒多以麦为原料制作酒曲,酒的度数有所提升,但也仅能达到 5 - 8 度,依然属于低度酒范畴,像《诗经》里提及的 “醴酒” 便是如此。

唐代,酿酒技艺取得重大突破。人们开始以大米为原料,用曲母培养出红曲,糖化力和酒精发酵力更强,酒精度数也随之提高到 8 - 9 度。想象一下,此时的酒口感更醇厚,香气更浓郁,已具备一定的酒劲,能让人微微上头,带来别样的饮酒体验。

北宋时期,酿酒技术再进一步,采用 “连渣拌饭法”,根据季节调整酒曲用量,酿出的酒更加香醇,度数也提升至 11 - 18 度,和现在的葡萄酒度数相近。不过,当时各地酿酒水平参差不齐,一些偏远地区技术落后,酿出的酒可能只有三五度,跟啤酒差不多。

直到宋末,游牧民族将蒸馏技术传入我国,这才彻底改变了酒的度数格局。蒸馏酒通过对发酵酒进一步蒸馏提纯,酒精度数大幅提升,能达到 30 - 60 度,甚至更高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高度白酒。但在明代之前,蒸馏酒尚未普及,普通百姓喝的还是自然发酵的低度酒。

在元代以前,古人喝的基本都是发酵酒,度数大多在 18 度以下,常见的米酒、黄酒等,度数多在 10 度左右。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我们在影视、文学作品中,常看到古人 “千杯不醉”,武松能豪饮十八碗酒还能打虎。以当时的酒精度数,那些酒下肚,可能就和现在喝几瓶啤酒的效果类似。而到了元明时期,蒸馏酒(白酒)逐渐流行,度数飙升,但普通百姓因成本等因素,仍多以低度酒为主。

古代酒的度数变化,反映的不仅是酿酒工艺的革新,更是社会发展、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。下次再读古人饮酒的故事,你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滋味了。

文章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整理,仅供参考,不作为官方态度,不承担法律责任,如有侵权内容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